[字体大小: ] [打印] [关闭窗口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冈新风
一个发生在佛冈的爱国助学故事
时间:2017-12-01 16:10:00  来源:佛冈新闻信息中心
  进入11月,天气微凉,在佛冈龙南石联大同学校教室内,孩子们正在观看微电影《大同》,这部入选了中宣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示作品由珠江电影集团拍摄,讲述了香港周氏六兄妹捐助父母遗产建立石联大同学校的经过,当看到周氏六兄妹含泪分家产追忆父母时,现场有不少学生抽噎不已、泪流满面……
 
 

  大同学校孩子们正在观看微电影《大同》。(来源:县教育局)

 

  “周氏六兄妹捐资助学17年,每次他们回到学校,就像有家人回来了一样,我们组织学生观看《大同》是希望学生们能了解大同学校的历史,懂得感恩。”石角镇龙南中心小学石联教学点校长李焕海说。

 

  微电影《大同》制作团队和周兆强六兄妹在佛冈石联大同小学合影。(来源:程浩 摄)

 

  父母的“大同”梦

  在石联大同学校,记者见到了周氏六兄妹中的五弟周兆强,他和记者讲述了拍摄微电影《大同》的点滴,回忆父母亲建立香港大同学校的历史和周氏六兄妹异地重建学校的过程。

  1999年,香港簸箕湾区西湾河街,香港周氏六兄妹坐在家里吃饭,讨论着分家产的事,一位父母的学生阿明的到访打破了饭桌上的凝重气氛。放映机不断放映着学校的画面,香港大同学校的点滴逐渐回忆起来。

 

 

  《大同》微电影。(来源:县教育局)

 

  那是在1946年,战后的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香港普遍劳苦大众子弟普遍失学,当时25岁的周捷君胸怀大志、满腔热血,他深信“知识可改变命运”,放弃了继承家业当老板的机会,连同三位志同道合友人筹措9000元,在香港簸箕湾区西湾河街一栋旧楼内创立了“大同学校”。

  大同学校的校名出自儒家经典《礼记》中一篇“大同与小康”,讲述大同社会里人人平等、人人有爱的理想社会,以“大同”命名,因为周捷君校长向往和实践的是一个平等友爱的社会。

  从此,周氏家庭和大同学校的命运从此交织在一起,周捷君、吕仪和校长一家人以校为家,周氏六兄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父母忠诚爱国、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直到1976年,香港大同学校因政策原因停办,至此它在香港屹立了近30年。

  1999年,父母的相继离世让周氏六兄妹悲痛万分,为了延续父母亲的教育事业,周氏六兄妹决定将父母的遗产捐助出来,异地重建大同学校。

  周氏家人的奔走筹措引起了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的关注,在其引荐下,佛冈县人民政府全力支持,2000年5月28日,大同学校在广东清远佛冈重新建立,父辈们教育兴国的梦想在龙南石联这方平静的乡村得以延续。

 

 

  《大同微电影》拍摄场地大同学校。(来源:县教育局)

 

  十七年如一日共建美好“大同”

  李焕海是石联大同学校的负责人,2006年,他来到石联大同学校,结识了周兆强六兄妹,“十余年如一日、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这是李焕海对周氏六兄妹的评价。

  相识11年来,李焕海感受到周氏六兄妹对石联大同学校的付出与爱心,每年9月的开学典礼,周氏家人都会到学校给孩子们颁发奖学金,学校的大小事项,他们都很关心,把学校的事当成家里的大事去办,主动为学校排忧解难。

  2005—2006年,通过周氏六兄妹的牵线联系,筹建了周氏梁令和教学大楼,建立规范化完全小学;2014年,通过他们筹措善款,学校新建了70米塑胶跑道,新增了课室电教平台和监控系统,建立了学校电脑室。

  “周氏六兄妹在香港也是工薪阶层,学校的捐助都是通过联系原香港大同学校校友募捐来的,他们有这份爱国心真的很难得。”李焕海说。在他看来,周兆强六兄妹十分团结,家庭关系十分和谐,他们每次来到学校,都像是有家人从远方回来一样。

  在石联大同小学,李焕海每学期都会安排感恩教育课程,让学生们去感受周氏六兄妹的拳拳爱国之心,懂得学会去感恩,通过自己努力去回报社会。

  周氏六兄妹的爱国助学热情感染了石联大同学校的学生们,17年来,有近350名学生从石联大同学校毕业,学生们德、智、体成绩出类拔萃,历届毕业学生中,取得大专、本科学历学生达32人。

  拍摄微电影《大同》弘扬忠诚爱国之心

  “没想到我们的捐助学校的故事能成为电影剧本,当导演说要拍摄我们的故事时,既感到新鲜又很紧张,内心很激动。”周兆强回忆,《大同》微电影源自今年6月在广州的一顿饭局,当时周兆强和原香港大同学校的朋友在一起吃饭,当时珠影集团制片人吕丹提出希望能将“大同学校”的故事拍成一部微电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向上申报。

  此前,制片人吕丹拟定了《大同》的剧本大纲,希望征得周氏六兄妹同意,将佛冈龙南石联大同学校的建校故事拍摄出来,并邀请周兆强六兄妹担任主演。

  这个提议很快通过了家庭集体讨论,家里人一致同意拍摄这部微电影,缅怀纪念父母的忠诚爱国精神和大同理想,给社会传递多传递一些正能量。

  周兆强的姐姐从加拿大飞回国内,通过前期的踩点和试镜,拍摄日期最终定在了8月6日—9日,周氏六兄妹各有分工,通过真情流露还原当时“以校为家”和“分家产”的场景。

  “当时的实际拍摄是3天,第一天15个小时,第二天12个小时,第三天一直忙到晚上9点,这种工作强度对于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的我们来说,实在是太强了,当时全部拍完后,感觉整个人都散架了。”周兆强说。

  在周兆强看来,这次拍摄经历也是一家人难得的聚会,在拍摄过程中,想起父母生前的点滴,大家都一度控制不住情绪,一起思念父母亲,眼泪会不自觉地流下来。

 

  周氏六兄妹在大同学校回忆往事。(来源:县教育局)

 

  影片反响热烈学校正筹建校史馆

  令周氏六兄妹意想不到的是,《大同》微电影从全国500多部微电影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成为中宣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29部展示作品之一,上线一个月后,在香港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们受到了原香港大同学校的校友们称赞和祝贺。

  “爱国、团结、坚持……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记录和传递父母亲的大同理想和大爱精神。”周兆强说,目前他们六兄妹正筹备在香港举办一个“电影晚会”,邀请原香港大同学校校友、关注和支持大同学校的一同观影,共同缅怀和传递“大同精神”。

  “真的很感谢珠影集团和幕后制作团队的辛勤付出,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也就没有我们这部《大同》的出现,真诚感谢他们。”周兆强说。

  与此同时,在佛冈石联大同学校,李焕海正在紧张筹备大同学校校史室的建立,校史室将放在周氏梁令和教学大楼二楼,将存放香港大同学校和石联大同学校历史资料,他和周氏六兄妹希望通过建立这样一个爱国教育基地,让学生能热爱祖国、懂得感恩,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济困帮学的传统美德,让周捷君、吕仪和校长希望的大同世界和大爱精神能继续发扬下去。

 

责任编辑:谢雨橦